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吴哥古迹国际拯救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08-29
  吴哥古迹集中分布在柬埔寨暹粒市周围3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中包括重要古迹60多处,约有各种建筑物960余座。建于公元802--1219年的吴哥王朝,前后历经400多年之久。记载着高棉民族辉煌的历史进程。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题,尊重历史,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正在成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念。吴哥古迹,不但是柬埔寨人民的,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但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因此,为了后代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将它们真实、完整地留传下去,正在我们的职责。

  我们已做的工作,是对周萨神殿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吴哥古迹建筑风格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地形图和各单体建筑测绘图、现场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地质勘察,石材检测及加固处理研究,散落构件的寻找和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体维修方案和施工第一阶段的维修设计方案、并于今年3月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这一阶段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的专家组以及柬政府的好评。

  目前在吴哥古迹工作的队伍有法国两个队,日本两个队,德国、意大利、印尼、美国的民间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和中国。参加国政府确定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协调会(ICC)。

  法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在吴哥古迹进行修复,直到70年代初内战时期仍在外围工作。按法国EFEO及CFD组织 1986--2000年的计划,分别在巴芳寺、皇宫广场的癞王庙及大象平台工作,1993年之前已援助134万美元,今后还准备投入较多的人力、资金和设备。日本政府成立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信托基金会(JSA),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3--1997年已投入1000万美元,迄今已派大批专家进行过12次考察,进行了测绘、考古、环境地质、岩矿、物探、钻探、建筑结构、修复方法等综合研究,目前正对皇宫广场的两个塔和巴扬寺的一个建筑进行维修。同时投入的考古发掘工作量较大。另一支队伍是由民间财团支助的日本索菲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院在班梯克台进行的社会、自然环境与遗迹保护的综合研究,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部分建筑处于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状态,他们采取了临时加固的措施。印尼政府派遣的队伍小,承担恢复吴哥皇宫遗址的城门工作,他们与当地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修复,使用的都是简单机具,两年投资30万美元,修复后听到的反映是略显粗糙。匈牙利队在罗卢斯地区修缮部分早期砖塔,因资金问题,仅做表层石灰质的封护加固,未做内部结构的加固,美国的一个民间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巴拉肯做小规模的修复工作,此处塌坍严重,到处能看到“危险”的标志。泰国已表示可以培训当地的技术人员,并归还了战争期间流入泰国的文物17件。柬方对印度队1984年--1993年全面清洗吴哥寺的做法有意见,尽管耗资296万美元,清洗后的效果不佳,一片黑一片白,反差大,不协调。

  从这些简单方面的情况已可看到,各国的工作方法、保护效果都不相同,但其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由于参与了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我国的保护修复水平由此也通过这里得到较快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物考古事业已与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交流。

摘自:中国文物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