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景德镇艺术瓷频遭冷遇 资深藏家一语破天机(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12-20
E:名家缘何越来越多

记者曾经去过景德镇一位姓李的陶瓷艺术人员的工作室,当时对他工作室陈列架上摆着的许多贴有价目标签的瓷器感到不解,印象中那些瓷器的价目标签很少有超过1000元的。当时他解释说,这些瓷器本来是摆在店里卖的,因为没卖出去就收回来了。后来他评上了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这样一来情况就今非昔比了。

记者从一位在南昌进行瓷器展销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现在李老师家里没有1000元的东西了,他的作品都是在万元以上。

这就是评没评上工艺美术大师的区别。一位业内人士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个陶瓷工艺人员以前画的作品只卖1000元,那么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后同样的作品就可以卖一万元,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则可以卖十万元。大师级别的高低决定了艺术瓷创作者的身价。所以每一次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都会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为了使自己能顺利地通过评审,有些参评的人四处打听评委的下落,然后找路子、托关系。最常用的做法是送上自己的作品,名为恭请指导,实为拉拢行贿。

F:名家增多的负面效应

庐山的一位姓刘的收藏爱好者几年前无意中用几百元的价格买到了景德镇名家赖德全几件作品,现在到市场上买赖德全同样的作品需要5000多元。他从艺术瓷收藏中体会到了伯乐相良驹般的快乐。

然而,并不是所有收藏者都有这么幸运。许许多多的人花了大价钱买的东西,结果都砸在了手上。本来名家的数量相对的稳定,收藏的队伍不断壮大才是正常的现象。现在情况却恰恰相反,收藏队伍的壮大慢于名家数量的增长速度。这样就难免出现收藏者被套牢的情况。作为消费者的收藏人士被套牢,对艺术瓷市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另外,名家的不断增加,对现有的真正意义上的陶瓷艺术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老先生对记者无奈地说:“现在一些刚出道的年轻人喊价都比我的高,我的东西要是卖低了,面子上抹不开啊。”

提醒:理性收藏艺术品

景德镇艺术瓷由5年前的“井喷”后慢慢进入了理性调整,特别进入2004年、2005年、2006年后,其市场态势让人失望。有愿望进入市场或拓展市场的画家越来越多,然而江西乃至全国根本不能容纳这么巨大的艺术家群落。有关人士认为,必须从源头上规范市场。

收藏家冯盛龙认为,作为一个收藏者必须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基本上分为两大块:“传统派”和“学院派”。传统派是土生土长的,是景德镇这块艺术土壤造就了他们。这些人现在虽然也是省级或国家级艺术大师,但他们在被有关部门承认为大师之前就已经被民间所公认。所以投资这一块风险相对要小。至于“学院派”,那是后天形成的,这里面当然也是精英荟萃。但由于种种原因,难免鱼龙混杂。所以涉足这一块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性的眼光,要懂得名家并不等于名作,惟有好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作者:朱峰 刘耕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