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象山海底出水27件文物 分属宋元明清各朝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12-14
沉睡在浙东沿海的古代船舶,不仅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标志,更是一个未知的海底宝藏。如今,它们的神秘面纱已被悄然揭开。
  今年,在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指导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展开大范围排查,在宁波和舟山沿海的37个地点,发现水下沉船的蛛丝马迹。
  海底发掘宝贝
  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下考古精英来到宁波,在象山港展开了水下考古探测与探摸,对7处水下遗存疑点的探测和探摸中,从海底采集到27件出水文物,主要是青白瓷和青花瓷器,时代分属宋、元、明、清朝代。
  浙东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队副队长傅亦民介绍,27件出水文物中,23件出自象山西泽码头外,其中青白瓷9件、青瓷9件、陶器5件。这9件青白瓷,都是元代浙江和福建交界地区的民窑产品。
  “这里以前是暗礁,同时正处于古代进出象山港的主航道上。”专家一致判断,这里沉没着元代商贸运输船的可能性很大。
  没有发现沉船
  这次水下考古有没有发现古沉船?一位专家说:“没有!”不过,随后他立即补充,这次考古采集到27件瓷器,在一个不大的港湾里,如此密集出现这样多的文物器物,推测应有古代沉船。
  事实上,即使真的发现了沉船,要让它重见天日,还需一个很长过程。日前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南海一号”,发现于20年前,但直到今年7月1日,具体打捞方案被确定的消息,才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之口正式发布。
  “在陆地上出土一座古墓,最多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就可以搞定,但出水古沉船绝非如此轻松!”傅亦民介绍,每一次水下考古行动,都要付出高昂物资代价,像这次考古,每天平均费用都超一万元。
  此外,海底打捞对勘测、发掘都有特定要求。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共组织三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的培训班,现在全国具有水下考古资质的也仅45人,包括傅亦民在内,目前浙江仅4人有水下考古资质。
  海底考古不易
  来自奉化的王玮,是这次水下考古队中唯一的女性队员,也是中国仅有的两名有水下考古资质的女性之一。已是中年人的王玮笑着说,年纪不是问题,在国外有个70多岁的考古队员,还照样下水。
  不过,已7年没下水的王玮坦言,再次下水,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下水一般都在20多米,但由于象山港水中悬沙量多,潜到海底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在海底这个神秘而黑暗的世界里,水下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预料不及的。可随处碰到海底生物,有可能是毒的。通常还要带上匕首,这种恐惧程度可想而知,所以队员们压力都非常大,连续作业,有些队员晚上都睡不着觉。”
  明年5月继续
  “虽然困难重重,但通过此次探测和探摸,积累了一些在多悬沙、低能见度水域开展水下考古的经验,为今后浙东沿海水下考古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傅亦民说,在浙东沿海开展水下考古的理想时间,应该是每年的5——9月。
  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计划明年5月起,继续开展浙东沿海其他地方的水下考古探测与探摸。在完成浙东沿海的探测与探摸基础上,对各确认的水下遗存点进行重点调查,如有必要,将实施水下考古发掘。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