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清宫散佚书画名品在京面世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11-09]
11月8日上午10点,《皇室典藏——清宫散佚书画名品》高仿真精品大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这次展出的高仿真精品,每件只精仿198件(5件铭心绝品各2000件),藏品都配有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颁发的收藏鉴定章和辽宁省博物馆手工加盖的收藏章,并颁发收藏证书和绝版收藏票据以及配有绝版编号,吸引了大批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
记者了解到,这次展出由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主办,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东方博古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将持续到12月8日,为期一个月。
展品
在展厅内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展品洋洋洒洒,精彩纷呈。据悉,展品共138幅,均为国家一级书法和绘画的仿真品,包括风俗长卷“南北双绝”《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辽博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宋代艺术皇帝徽宗的《瑞鹤图》、《草书千字文》、陆游八十岁作《自书诗帖》,唐伯虎、文征明合作《悟阳子养性图》,明沈贞《竹庐山房图》是其传世罕见精品,同时也为国内孤本。元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是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所作的传世唯一一件佛教题材绘画制品。
这批展品的背后蕴含了曲折的故事,根据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所著的《国宝沉浮录》:20世纪20年代,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从万余件精品中精挑细选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这批书画从此踏上颠沛流离之路,从北京至天津再随溥仪到长春,最后竟戏剧性地成为伪满洲国皇宫的藏品。1945年8月,伪满政权瓦解,这批书画为溥仪所挟逃,后为我军截获,几经周折,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及历史渊源,东北博物馆——今天的辽宁省博物馆肩负起搜集抢救清宫散佚书画的历史使命,因此便有了今天的《皇室典藏——清宫散佚书画名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