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首届当代艺术博览会 中国艺术作品最抢手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10-11
昨天,艺术北京2006首届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农业展览馆落下帷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家参展单位为观众展示了风格多样的当代艺术作品,更为金秋的北京增添了灿烂色彩。艺术总监董梦阳说:“与以往不同的是,收藏家、投资者显示出强大的购买力,几乎每个画廊都有艺术品成交,中国当代艺术品尤其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局面。”
艺术北京的会场,最惊心动魄的是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据组委会介绍,全场成交金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已经深入北京艺术市场的台湾画廊、本土画廊是最大的赢家。帝门艺术中心代理的年轻艺术家Unmask的雕塑作品“半透明”系列十分抢手,成交近20件。阿拉里奥北京在开幕的第一天就成交了30万美元。美国Michael Petronko有一件45万美元的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成交,掀起了全场的高潮。西班牙两家画廊带来的米罗版画作品售出近10张,每件作品以7.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法国珍画廊售出16张朱德群的版画作品。本届展会上的版画作品、雕塑、影像的成交情况明显高于往年。韩国画廊的作品也逐步深入人心,有些画廊作品几乎售空。中国当代艺术品更是表现惊人,Michael Petronko画廊1000万元的王广义的作品,大未来画廊1000万元的王怀庆的作品等已有买家落下订单。
业内人士明显感到,许多前来观展的人,大部分是真正想买画的人,中国人正在成为市场收藏主流群体。红门画廊负责人介绍,该画廊60%的作品由中国人购买。董梦阳分析说:“尽管中国人进入艺术市场大都因为投资,少有收藏家,从表面看有缺失,但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人心,他们将变成终极藏家,这也正是西方艺术市场曾经历过的阶段。”
据行家预测,就艺术品市场来看,艺术收藏未来至少有20年的牛市,而其中的幸运儿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当代艺术。董梦阳说:“2005年画廊博览会(艺术北京2006的前身)的成交额在人民币七八千万元,其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品上,但是参加画博会的60%都是海外画廊,他们的成交量很低。我们一直考虑如何能够让国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市场,这将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不过,今年的情形让人深感欣慰。”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