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文物被窃案揭秘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9-06]
这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经济车轮的高速运转,中国地上、地下的古代珍贵文物不断被挖被盗,经过无数黑手,偷运出境,流出国门的无价瑰宝更是数不胜数!以致造成公安、外交、文管各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辗转国外,跋洋越海,费尽千辛万苦追归国宝。这,无疑形成了一种当代国患。本书作者、法制日报资深记者明察暗访,带你揭开国宝被窃回归的真相……
序言
不久前,记者采访河南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洛阳时,93岁高龄的蓝盛河老人,用颤抖的手,指着他家后的一小片树林告诉记者,说他清清楚楚记得小时候曾亲眼看到这儿搭了四五个大帐篷,里头都是些鹰钩鼻子的洋人,也有一些贩卖文物的中国古董商人。他们公开在中国土地上雇用中国民工,用中国的铁锹铁铲等工具,盗掘中国帝王将相的坟墓,搜寻珍宝。蓝盛河说罢,让他的曾孙女儿蓝平平搀扶着他,带着记者慢慢走到那片小小的树林,指着荒萋的野草说:“就是在这儿扎的帐子。我亲眼看到他们玩弄着挖出的瓷碗瓷盆那副奸笑得意的丑模样”
1982年11月19日,人们期盼已久的保护文物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25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这个“大法”对保护文物的各条律令更清楚、更详细、更具体、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但是,这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经济车轮的高速运转,中国地上、地下的古代珍贵文物不断被挖被盗,经过无数黑手,偷运出境,流出国门的无价瑰宝更是数不胜数以致造成公安、外交、文管各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辗转国外,跋洋越海,费尽千辛万苦追归国宝……
这,无疑形成了一种当代国患。正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国务院于1987年5月26日,颁布了《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限令违法者两个月内到当地公安部门自首,交出非法所得文物,可从宽处理,反之,要从重严惩最令人们欣慰的是,1997年3月14日,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对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犯罪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由于工作的关系和职务的需要,作者曾直接接触过数以百计的古文物被盗案例,采访过许许多多犯罪嫌疑人和处以死刑的重刑囚徒。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者内心大为震撼尤其是看到那些被毁坏的国宝,如秭归被毁坏的战国时期最锐利的武器青锋剑,被碎身数段的北京凤凰岭下的北魏皇帝喜爱的大石佛,被击碎为11竹筐碎块的巨大的西安唐代公主墓中的三彩骆驼……在贯彻文物保护法中,笔者曾在采访中拜谒过许多皇帝灵寝、大殿、大寺,和无数古文物胜迹,目睹那些被盗掠毁坏,被自然界风霜刀剑乃至现代酸雨侵蚀致残的石雕石刻、大冢伟树等的荒凉状态,心里头不免凄凄然泛起一种悲悯、同情……而这,也正是促使作者积累素材写这本书的情动力。
《钟馗捉鬼图》万里追踪记——家传国宝
熊耳山区宛家镇一个贫穷之家,珍藏着一件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国君的赠画。这个尘封了一千多年的秘密,诱来盗宝贼暗中觊觎……
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区宛家镇,是个非常贫穷的集镇,因处于艰苦山区,出门就得翻山越岭,所以交通十分不便。但这里的老百姓还很穷,土质瘠薄的山田每亩地平均年产不过四五百斤,田垅缝里种些土豆、豌豆、辣椒,就算是有菜吃了。地处深山的宛家镇,有600多户人家,其中有一家虽穷却富。因为他家里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这件宝物是他们家的祖传。
从他们家的家谱来看,这件宝物从广政(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的年号)十九年,即公元956年,从宛家老祖宗宛宗古留传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更珍贵的是,这件珍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出自皇帝的赠予,因此,它的收藏价值远高于同类文物。
但是,宛家镇是个大镇,600多户人家很多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加上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派出所掌握的实际人数远远超过5000人。这么多人杂居在一起,难免有人心生歹念。何况这件宝物一旦弄到手,那就不仅一下子收入十万八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可能!
1988年7月,宛振平77岁的父亲宛国梁临咽气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把宛振平、宛振江、宛振玉哥儿几位以及儿媳、妯娌等近20口人叫到床前,吩咐他们要看好“传家宝”,说宝物在振平的手里,你们兄弟都要把它看紧,不能把祖宗……卖了,在谁手里丢了,卖了,毁了,都不是宛家的子孙,天打五雷轰!说着,他喘息着,让宛振平从大箱中取出小箱,从小箱中取出一捆丝帛,上面捆着一道道红色绸条儿。
宛振平把它一层、一层地解了十几层,才露出一幅彩画。画裱得虽然十分细致、完整,作工也甚是精细,但禁不住年月久远,画面色彩已显得非常黯淡、陈旧,呈灰灰的暗黄色调。但那幅画上的人物,却让宛振平的小孙子、孙女儿——从未见过这件传世国宝的孩子们,惊得瞠目结舌!宛振平恭恭敬敬地把画挂在墙上。画幅上画的是一个长相极其可怕、十分凶悍的佩剑神人手持光芒四射的宝剑,捉住一个没有眼睛的恶鬼!近八旬的宛国梁,因严重肺气肿加心脏病卧床两年多,此时已精疲力竭,话说不成句儿,但他好像不讲完这幅传世家珍的来龙去脉,不把那段悠远的家史说给后人,就对不起一代一代祖先似的。
但是,他终于没有讲完,只讲了一个开头,即画这幅画的是老祖宗宛宗古便有气无力……
《钟馗捉鬼图》万里追踪记——宝物失踪
宛振平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其父宛国梁逝世10年之后,这幅历史名作神不知、鬼不觉地失踪了!
2003年7月,夏历入伏的那一天,天气特别闷热。从7月14日到16日,熊耳山区连下了三天中到大雨。16日晚上,雨瓢泼似的下了一夜。宛振平一早醒来,见屋里地上积了大片大片的水,不由吃了一惊,再抬头望,见盛着宝画的箱子上还往下滴水呢!
宛振平直摇头,说:“还是小心点好,一千多年过去了,别让祖传的宝物毁在咱手里。”是啊,这画真比宛振平一家人的性命还重要!“这样吧,呆一阵儿你们吃过饭,就带着孩子们一块去大田干活吧,趁着下雨,试验试验玉米地里种蘑菇到底咋个样儿。我呢,不下地了,把箱子里的画稍微晾一下,再换换新石灰,免得把潮气阴到小箱子里头去。”杜梅花没有反对,说:“也好,今儿天晴得好,挺干燥的,换新石灰倒是好时候。”杜梅花按照丈夫的意思,领着一大家人下地。出门后,她把大门反锁,好让丈夫一个人在家好好侍弄画箱,免得让外人进来。不过二三十分钟,宛振平即将画帛层层晾开,在大箱子与小箱子之间填好了上等白石灰,用手一层一层压紧,再用小铁锤一锤一锤地夯实……
随后,沏了一壶茶。乘晾茶的工夫,他又端详起祖先遗留下的这件皇帝赏赐的珍宝。心里想:有这钟馗神仙守门,大鬼小鬼谁敢进来?猛然,一阵沸沸扬扬的吵闹声传进他的耳朵,吵声中还伴着一声声狗叫。宛振平不由一怔,放下茶碗儿,侧起耳朵听起来,呀,不好有女人的声音。他竭力辨别那声音是不是杜梅花,是不是他女儿宛小梅,是不是他家里的人。
“汪汪!汪汪汪!”狗咬声越来越大,大街上传来乱七八糟的哄嚷声!宛振平惊疑之间不由闯出门外,随着簇拥的村民向前奔去!走不了百多米,他忽然想起那张家传珍宝《钟馗捉鬼图》!不行,没锁门——宛振平想到大门忘了锁上,便大步赶回。不料,当他急匆匆赶回家门,踏进内室时,画箱旁的那件祖传国宝捉鬼图却不翼而飞!他惊慌地左找右找,哪里还有家传国宝的踪影!宛振平几乎软瘫倒地!
皇帝女儿墓被盗特大案揭秘
2004年夏,美国华盛顿市市民大哗:从白宫到地方,从国会要员到初进学门的孩子,从对中国5000年文明史仰慕崇拜的古文物研究专家到略知一点汉唐文化的供职人员,莫不对在白宫不远处美国弗里斯展览大厦首次展出的中国文物精品大垂青睐。
原来,它是中国迄今出土文物中体积最大、色彩最佳、形象最真、姿态最美、制作最好的一只“三彩”制品。1997年正值香港历经百年沧桑回归祖国怀抱,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8周年,尤其是喜迎中共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三喜临门的大吉大利大喜大庆之际,有关部门决定把中国最好的国宝之一——一尊唐代三彩骆驼,由专门珍藏该物的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启运,由专人保卫,秘密护送至北京历史博物馆。
1997年6月27日,当三彩骆驼密送北京的时候,有些精通文物的专门人员已经觉察到它的身世不凡。在它身上,藏着一个世人难悉的出土之谜。
在秘密走私的黑市上,西安市公安局侦察员孙建林发现一条买卖“唐三彩”的秘密线索。1997年3月10日清晨,西安市公安局经侦处第三科科长雷尊都刚踏进办公室的大门,就听到电话“铃”地响起来。雷尊都急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该科侦察员孙建林的“秘语”:今日清晨获得一重要“黑线”,“线”上的人物正在“暗礁”(钟鼓楼一带)中穿游。形踪诡秘不定。但已经“嗅”出几条小鲨的气息,他们是在出手“唐三彩”。雷尊都急忙问:“说得具体点儿!”“不行!”孙建林答,“现在线索还是浑浊不清的,只能说是露出一丝线头。时间很紧,我必须马上牵线追踪,尽快弄清真相,以最快的速度给领导一个具体的答复。”雷尊都放下电话,心头既惊又喜:惊的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文物盗掘、走私、贩卖大案接二连三。特别是外国文物间谍、文物大亨及文物倒卖枭首不断抛出重饵,吸引内地不法分子上钩,铤而走险,瞄准坐落在八百里秦川中央的六朝古都西安。因为西安附近地下处处有宝。西安周边最早的聚落,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当孙建林向雷尊都汇报完情况,几分钟之后,回到嫌疑地点时,却发现人去椅空——位于西安市中心地带钟鼓楼北侧的广场上那几个可疑的犯罪嫌疑人,竟像怪异的大鸟,不知何时张开翅膀飞走了!难道走私分子闻到了气味儿?
新浪书摘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