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向中国陶瓷说“不”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8-31]
工艺设计没有新突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谢芳副研究员近日向记者说,近几年来国内商店里出售的日用瓷在设计、工艺上都没有新的突破。
作为一个日用瓷收集者,她不得不到出口商品博览会上去购买产品,价格比较昂贵,又常常被别人捷足先登。时间一长,她对国内的陶瓷产业就产生了成见:难道只有外国人才配享用设计、工艺上乘的瓷器? 1、自1997年起我在世界时尚之都纽约生活过几年。在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梅西的8层我找到了瓷器部。这里的瓷器来自世界各地,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的舶来品,也有美国本土烧制的。日用瓷多数走精细之路,西餐具、茶具烧制得十分精美,拿在手中细看,你简直找不到一丝缺陷。当然价格也不菲。但在这里竟然找不到一只来自瓷器之乡中国的产品。
梅西百货在纽约属中档商店,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在布鲁明戴尔、博格道夫·古德曼、巴恩斯·纽约等以时尚、豪华著称的百货商店里,更是找不到一件来自中国的日用瓷。有一次去唐人街最大的国货商店———珠江百货,在那里我找到了中国瓷器。遗憾的是都是国内常见的“老三样”,粗瓷大碗,形状不一、印花模糊。买者都是初到纽约手头不宽裕的新移民。
纽约还有一种定位于低收入家庭的商店,叫做“99分店”。
顾名思义,这里的商品都不超过“99分”。
我在这里发现一种中国的陶瓷大茶杯,美国人称其“mug”。“99分”若折合人民币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在美国市场上你找不到一个比它更便宜的杯子了。
2、我发现美国大百货商店里出售的瓷器一般都是欧洲或美国本土的产品。同时我也发现,我最喜欢的日本瓷器在城里的百货商店里难觅踪影。
一打听,日本瓷在美国的销售方式很特别。拿著名品牌Mikasa来说,它在郊区的“销品茂”(ShoppingMall)里以工厂直销店(FactoryOutlet)的形式开店。这里除卖瓷器,还卖水晶制品。
Mikasa在美国有很好的口碑,几乎所有的美国家庭都有一两件。一到圣诞节期间,Mikasa通过报纸、邮件向老主顾发送促销广告,这时的价格比平时低三至五成,店里常常被抢购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还有一家很有特色的日本瓷器店,开在美国小城镇的主街(MainStreet)。
它的商品有“有田烧”、“美浓烧”等。店主是旅美日本侨民。店的周围有一个很大的中产阶级顾客群。那里出售的商品如今在中国市场也能见到,但不知为何价格比在美国高出许多。拿一套5件套的饭碗,在美国市场促销时只卖10美元,还送你一个大碗;而同样的商品,在中国要卖到三百来元,且没有赠品。想想从日本到中国的运费就要比去美国的便宜许多,难道是国人的钱太好赚?另外,这家瓷器店服务也很有特色,尽管开店中年主妇的英语结结巴巴,但服务却无可挑剔。
她耐心地为你解释各种日本陶瓷制品在不同场合的用途,比如喝汤的碗、放酱的盘。店主将瓷器作为文化商品来经营,才会有如此热情。
韩国的瓷器也在美国市场崭露头角,这是因为韩式烧烤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韩国有自己的特色,在韩国移民经营的店铺中就能找到韩国瓷。
美国有许多生产瓷器的厂家,比方像Lenox,它的瓷器走精美的路线,常被当做礼品送人。我本人就收到过两件这样的瓷器,一件是一只八边形的饭碗,一只是花瓶。它们的图案相似———花木小鸟,上面用24K金镶嵌一条线,显得十分高雅。
中国人知道最多的是“康宁瓷”。实际上康宁瓷是一种特殊的玻璃制品,因扔到地上不碎而名声大振。然而在美国,只要稍有经济实力的家庭是不会用康宁瓷作为日常餐具的。中国人却很热衷康宁瓷或密胺瓷或搪瓷,认为耐用、禁摔。而在美国如用康宁瓷、密胺瓷、搪瓷餐具来招待客人,是会被人耻笑的。
3、现在国内上档次的百货商店都能见到来自英国、意大利、日本的瓷器,外国日用瓷跑到我们家门口来争夺中国消费者了。与国外瓷器相比,我们的日用瓷差距在哪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