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中国三分之一古籍书亟待修复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8-10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烟台道上的天津古籍书店已有50多年历史,是天津市唯一经营古旧书和新版古籍图书的专业书店。说到店里的古籍保存现状,书店总经理杨新昌一脸愁容。

杨新昌告诉记者,库房现存古籍书大约有数万册,其中不乏珍贵的明清善本,但保存条件非常简陋,一年四季,库房里不是阴冷潮湿就是阳光曝晒,不少书的纸页上出现了明显的黄斑,有的脆裂,有的甚至潮成了一坨。库房周围杂草丛生,有时工作人员在整理书籍时会发现蛇和整窝的老鼠。

杨新昌介绍,全国古籍书店大都面临著这个问题,有的因无力保存,已经关闭。

据初步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总计保存古籍3000多万册,其中1000万册由于历经岁月侵蚀、火烧、水浸、虫蛀而损坏严重,也就是说,3本古籍中就有1本亟待修复。

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保管不善等因素,许多古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要“修旧如旧”,需要很多的修复技巧。但由于待遇低、枯燥乏味、容易感染皮肤病,很多人根本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国家图书馆如今的修复工作人员基本是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遗书修复项目开始时招进的那批人,全国总计不足100人,40岁以下的不到六分之一。

杨新昌说,人们对古籍修复的认识,仍停留于“修补匠”的层面,而古籍修复需要的是懂历史、化学、生物和古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做储备,就很难成为这个行业的“高手”。

北京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表示,古籍保护和修复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古籍保存对湿度、温度和通风情况的要求很高,因此,对库房条件要求很高,而租赁库房和日常维护需要资金支持。

2003年,文化部下发了《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在20年内拨款4亿元,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工作计划,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遗憾的是,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不甚理想。

“试点工作尚且如此,要想在全国大范围内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杨新昌说。

新华社天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