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宜兴紫砂源于明晚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7-29


宜兴紫砂起源于何时一直是个谜,有人说宋代,有人说明代,而最近在宜兴蜀山的考古发现,则证明宜兴紫砂的源头在明代晚期。

日前,记者登上宜兴丁蜀镇的蜀山。正在考古发掘的专家杭涛说,蜀山是清代紫砂和均窑的生产中心,山下是一条古街,当年街上尽是店铺,卖出的陶器就从古街前的蠡河入太湖运往全国。一般窑址附近会有作坊,但蜀山却例外,由此推断,当时作陶与烧窑是分开的,这种社会分工也印证了明代中叶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的历史。

将宜兴紫砂起源指向明晚期的,有两处重要遗址。一处是龙窑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明代青花瓷、铜钱等堆积物;另一处遗址也发现明代晚期的堆积物。

杭涛介绍,说紫砂源于明代晚期,还与当时饮茶方式的改变有关。唐代喝煮茶,宋代喝团茶,直到明代朱元璋,才因为体恤民力废团茶改贡叶茶,这才有了流传到如今的泡茶方式。泡茶普及,才有紫砂壶的兴起。最早记载紫砂壶的《阳羡茗壶系》(1640年)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从史料上看,也佐证了宜兴紫砂的历史不早于明晚期。

考古工作者表示,宜兴历史上烧制紫砂的只有羊角山和蜀山两处,这次考古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明确了宜兴紫砂的分期断代。

新民晚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