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哥德堡号”与彩瓷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7-24



清乾隆洋人戏羊八角盘



  当满载着瑞典人智慧和勇气的“哥德堡号”仿古洋船,穿越261年的时空,缓缓驶进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的广州,我记忆深处的黑匣子被开启了。

去秋,我专程去北京参观在故宫展出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260多年前,“哥德堡”号装满瓷器、丝绸、茶叶等来自东方的物品,多次往返广州和瑞典,物品在瑞典贩销所得,竟相当于瑞典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瑞典与英国等国的东印度公司不同,“哥德堡号”从来没有在中国参与过鸦片贸易,这也是我关注“哥德堡号”的缘由。

1745年满载着中国货物的“哥德堡号”在离哥德堡港900米处不幸触礁沉没。1980年,沉没近240年的古船被发现,经过6年的海底发掘工作,共找到了500余件完好的瓷器,以及将近八吨重的破碎瓷片,打捞出水的乾隆年代的中国茶叶冲泡后竟然还能闻到清香。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开海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中国只有一个通商口岸,对外贸易集中在广州进行,十三洋行包办了对外贸易。此举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瓷器是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数量巨大。西方商人请求声威赫赫的乾隆皇帝开放口岸,欲将物产丰富的中国纳入西方贸易体系。但老迈的乾隆皇帝用一份傲慢的敕谕送走了他们:“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刘子芬《竹园陶说》说:“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坦,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然后售之于西商。”这种彩瓷也被后人称之为广彩。广州荔枝湾区有一条老街,据说是广彩的发源地。我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时,曾到那里寻寻觅觅,想找到已逝去的遗迹,但找不到任何关于广彩瓷窑遗址的蛛丝马迹,甚至连烧制瓷器的高岭土也找不到。岁月流失,辉煌不再,令人徒生感慨。在“瑞典藏中国陶瓷展”上我见到许多精致的传世广彩和大量出水的瓷器,画面生动而富丽,堪称一流。

广彩大部分用于外销,造型多以西方定制,是中西文化交融而成的合璧之作。广彩图案色彩艳丽、浓烈,用金较多。海外新颜料的引进,使色彩更加灿烂艳丽,形成“堆金积玉”的独特风格。

历史的星空重新闪烁,精美的广彩瓷唤起人们对曾经的盛世和曾经的浮华的回忆。今天,当“哥德堡号”再度驶向中国的时候,我们能从瑞典人的梦想中得到启迪。在世人的心目中,“哥德堡号”重现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她表明瑞典人对重新崛起的航海业的美好期待。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钱汉东)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