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抢救清理界山汉墓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12-24]
日前,青岛市文物局与平度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青岛平度市灰埠填界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随器品60余件,为研究汉代淄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墓葬位于界山最高处,直接凿山为室,墓口呈长方形,南北长5.7米,东西宽4.2米。墓底长4.4米,宽2.1米。墓口至墓底深7.85米。该墓无墓道,墓室填土比较特殊,自上而下共分九层,由石块和土分层填充。这种土石分层的墓葬填土,在青岛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墓葬中出土的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等随葬物共60余件(组)。由于墓葬填土的特殊性,大部分器物都已破碎,铜器数量较多,其中有些器物造型精美,铸工精炼,是青岛地区出土的汉代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如铜鼎鼎身呈扁球状,上为钵式盖,盖顶是三个环形钮,鼎身与鼎盖间以字母扣,口处附角环身,腹部有棱形带,下置三蹄足。铜壶为喇叭口,圆球腹,平底,圈足,肩部置兽面衔环铺骨一对。铜镜数量最多,多为半圆形钮,种类有四乳镜、规矩镜、铭文镜。玉器中的带约,绞索设五瑗等工艺水平都很高。漆器保存较差,多为夹、胎,黑地彩绘,有复杂的云气纹。1997年平度博物馆在此征集的汉代漆器残片上有“平度”、“子莱”等字样,说明西汉时列候也有制造各种器物手工作坊。
西汉时期,青岛大部分地区分属胶东国和琅琊管辖,平度灰埠一带则是淄国平度侯驻地,而灰埠一带则是当地胶东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该墓的发现对研究青岛地区汉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青文)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