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开辟书画艺术新市场的思考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3-12-24
  书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应该走向市场,为广大的消费者服务,同时,书画家也应取得回报,以促进艺术的再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也是当今社会包括法律所允许的。

  然而,近几年的书画市场并不景气,用一些画商的话说就是“生意不好做”,有些画店甚至已濒临倒闭。同时,许多书画家也愁作品找不到销路,靠画廊和拍卖行卖出去的作品为数不多,价格也不高。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书画艺术尽快走进家庭,是大众的迫切需要。这是书画艺术的一个新市场,潜力之大,是难以估量的。然而,这个市场在目前还尚未得到合理的培养与开发。其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消费者与书画家脱节。目前,消费者与书画家犹如隔着一条大河,互不接触。没有沟通与联系,自然少了商机。如果能在消费者和书画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经常往来,互通供求信息,这个市场就会逐步走向繁荣与发展。

  二、价格定位困难。书画作品的形式、品种多样,作者的水平、名气不一,因此很难统一定价。定低了会挫伤书画家的积极性,定高了消费者不愿承受。目前市场上流行以幅面尺寸作标准,作品水平作参考,作者名气作筹码的定价方法,这其实很不科学。尺寸大小虽可看出作者付出劳动的多少,但不能显示作品档次的高低。现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和文化部艺术市场中心开始对书画家的作品进行定位评审,这无疑对书画家作品的准确定价有帮助。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参加定位的书画家很少,而且价位一般定得较高,消费者难以接受。然而商机并非没有,如果书画家能以服务为宗旨,以开拓市场为契机,低价销售,让大众乐于接受,其作品的商品价值并不难实现。

  三、观念与认识的差距。很多消费者舍得花大价钱装修房屋,买高档家具,却舍不得拿出一定的资金购买艺术品。这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品的价值不甚了解,甚至有偏见。现在许多富有的家庭仍然存在着重物质产品、轻精神产品的观念,这也是艺术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此外,赝品、伪作充斥市场,真假难辨。笔者曾在一个拍卖会上看到任伯年的一幅花鸟画,一位收藏者以 1500元将其买下。价格如此低廉,买者开始很高兴,但过后一看,原来这是一幅仿作,上面还有临摹用的木炭的印迹。他感到后悔,但已付了款,只好拿回去了。像这样书画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夸大吹嘘的做法,使一些消费者不敢问津,敬而远之,这也是不利于书画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情况,有识之士应该不是悲叹市场的疲软和沉寂,不是单靠拍卖行和画廊的推销,而要另辟新径,寻求和培养新的市场,以优质作品、合理定价,促使消费者改变观念,重视文化艺术消费,从而引导这个新的市场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来源:中国书画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