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油画市场泡沫日隆 价格走高背后的炒作之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6-05


  在北京,6月初本年度春拍即将掀起高潮的时候,传来了香港佳士得春拍利好的讯息——华人画家朱德群的《红雨村,白云舍》以2588万港元成交,常玉的《明黄瓷瓶中盛开的花朵》以2106.4万港元成交,廖继春的《花园》以1692万港元成交,他们或刷新纪录,或再创新高,令人刮目相看。

  佳士得春拍中仅油画就创造了3个亿的成交业绩。水涨船高。其中内地的一些新锐油画家,特别是在“
当代艺术”范围内功成名就的一批画家,在这次拍卖中也都有突出的表现。今年是佳士得在港举行拍卖活动的20周年纪念。因此,佳士得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了亚洲区历来规模最大的拍卖会。面对“仅油画就拍出三个亿”的成交记录以及近年来油画在内地各拍卖会上价格的不断走高,过去业内人士指出的在拍卖业中的炒作之风,也明显地传染到海外的拍卖业中。

  当然,我们无须质疑其成交的真实性,也无须用市场的实际价格与其比对,因为,油画价格的整体攀升是事实,而价格攀升中市场炒作激起的泡沫,也是可以看得到的事实。因为吹牛不上税,所以,价格的炒作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艺术品市场中普遍的炒作或操作,已经向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中已经形成一种不治之症。因此,在面对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的时候,不应将市场中的炒作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独有的毛病,更不应该以此简单地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成熟的例证,而应该看成是这个行业内通行的职业病。

  近年来油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是暗流涌动。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增强了许多人投资油画的信心,所以,油画藏家的队伍迅速扩大。虽然油画传入中国不过百年的历史,而主流性的国画又有着广泛性的群众基础,可是,在中国,“油老大”却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过去,“油老大”是因为文化和发展的具体问题所造就的,并没有得到市场的支持。今天,在文化和艺术多样化的现实中,“油老大”尽管成为一个历史的话题,可是,油画实际地位的提升和稳固,却得到了市场的支撑。所以,当公众还没有来得及看清这一潮流的动向时,油画市场的春天转眼就是柳暗花明。实际上只要看看近年来美术馆内经常不断的大型油画展览,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与国画界不同的是,油画界不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笔会而获得展览或活动的资金,而是由油画的藏家所支持。

  基于文化上的因素,目前中国油画的藏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群体。写实类的油画大都是国内的藏家,而属于“当代艺术”的油画大都为国外的藏家。这两部分藏家因为利益的问题,利用市场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都影响到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以及发展的方向。市场成就名家,市场突出风格,市场形成符号,市场影响潮流,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前者越来越商业性而绘画性越来越弱,让人腻味;后者越来越怪异,同样充满了另外一种商业性的味道,让人困惑。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