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国家工程启动广东画家应者寥寥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6-01]
记者从广东省文化厅获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已经启动一个多月,征求作品的题材近一半涉及广东,但记者日前了解到,广东美术界对此反应并不热烈,目前仅收到不到十件参赛作品。
题材大,要求高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计划在未来3—5年内,斥资1亿元向全国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征集并收藏100幅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
根据工程方案要求,这100个重大历史题材内容涉及1840年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虎门硝烟、第一次国共合作、特区开放等。作品主要以中国画、油画和雕塑(包括壁画、浮雕)三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其中,中国画40幅左右,油画40幅左右,雕塑20件左右。
记者还获悉,此次重大历史题材的命题创作,对参与者能力的要求相当高。根据文化部下发的通知要求,进行申报的创作负责人(集体创作组中的主要创作人员)必须具有国家二级以上美术专业职称、或具有从事历史画创作的经历,有作品参加国家级美术展览或获得省级以上美术展览奖励。
据悉,对于入选的作品,文化部和财政部将采取前期创作资助和后期政府购藏奖励的方式,将经费支付给作者或作者所在单位。这百幅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最终由中国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收藏。
广东画家反应冷淡
此次美术创作工程议委会成员、广东著名画家汤小铭告诉记者,此次确定的百个重大历史题材中,近一半内容直接涉及到广东,如虎门硝烟、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与黄埔军校等。广东是一个美术大省,而且有不少美术人才有历史题材的创作实力和经验。他认为,这次美术创作工程对广东省美术人才是一个创作良机。记者昨日从广东美术馆了解到,截至目前,负责收集参赛作品的广东美术馆只收到不到十件作品,广东画家对国家工程的反应并不热烈。
“这里面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蒋悦说,现在的中青年画家都比较注重自我表达,对严肃的历史题材可能不感兴趣,也可能存在一部分画家对此是望而生畏,因为全国只选一百幅,入选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历史题材现在已经不是美术创作的主潮”,美术批评家李公明说,这可能是应者不多的原因。但李公明表示历史题材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他自己就很有兴趣在这方面做个人化的探索。
因为收到的作品少,广东美术馆方面将截止日期从6月2日延长到6月18日。收齐省内所有的申报作品小样后,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6月30日前将初选作品报送文化部。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