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失传200多年 "彩瓷皇后"下月亮相国博(图)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5-30





昨日,工作人员展示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花石锦鸡双耳瓶的高仿品

国家博物馆专家联合景德镇制瓷大师研制恢复的珐琅彩将于6月6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失传200多年的珐琅彩制瓷工艺终于“重返人间”。市民可拨打咨询热线:51798969,获得门票进入国家博物馆免费参观。

  研制者被毒烟熏得流鼻血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的作品,以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被世人美誉为“彩瓷皇后”。自乾隆以后,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

如今,亲身研制珐琅彩的景德镇制瓷大师熊建军介绍,8年前,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携带资料来到景德镇,邀请熊建军一同研究如何恢复珐琅彩工艺。

“珐琅彩最难的就是彩料配比。”熊建军说,与其他器件不同的是,珐琅彩的彩绘颜料中含有硼或砷。砷是一种有毒物质,一次在高温炉中煅烧珐琅彩时,温度达到数百度之后,毒烟挥发出来。“我们几个人当时全戴着口罩。”熊建军说,即便如此,高温炉周围的几个人全都流鼻血了。

“试过多少次已经讲不清楚了。”一直到去年,熊建军才把珐琅彩的全部工艺都研究清楚,可以按照两百多年前的所有工序复制珐琅彩。

国博全程监督高仿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传统工艺和原料,包括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写款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最终以柴窑烧制。

底部刻双款编号以防假冒

展览主办方负责人王军林介绍,这次展出的20件高仿品每件都复制了50件,除每件编号50的高仿品由国博永久收藏外,其他的均限量发行。

王军林说,在每件高仿品的底部,都刻有纪年号和绝版编号,“底部的双款都是和器件一起烧制出来的,根本不能去掉”。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