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有一半已被盗(图)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5-10





福建浦城猫耳山商代窑群发掘出的陶瓷器



江苏句容、金坛土墩墓群发掘出的陶瓿及禽蛋



高庙文化晚期祭祀坑分布图。湖南洪江高庙遗址揭示一处新石器时代一大型祭祀场所。


经过两天的专家评审,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天晚上7点正式揭晓。25个参与评选的入围项目中,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湖南洪江高庙遗址等10个考古项目最终成功入选,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遗憾落选。

  评选已延续16年

  主持此次评选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介绍,十大考古新发现开评至今已经是第16年,此次考古新发现评选从今年1月启动。与去年由各地申报不同的是,今年采取专家根据中国文物报发表资料遴选的办法,由有关专家联合推荐入围项目。

  入围项目的推荐充分考虑学术价值、是否推进学科发展、社会影响、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意识等因素,同时综合时代和区域考古成果等,从2005年1—12月期间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的100余项考古发现中,召集专家会议筛选出24项,涵盖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各个类型的文化遗存。只有福建东海平潭“碗礁1号”清代沉船遗址是经两位以上专家推荐,直接申请参评的。

  参评须经国家批准

  “在16年的评选中,评选的标准至今没有改变。”徐苹芳介绍说,评选标准总结来说就是“三个价值”和“一个新”。

  参评项目必须是经过国家批准,发掘过程也符合国家的考古发掘规程。而这些考古发现的项目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新”则是指在中国考古学科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发现,这些标准缺一不可。

  评委“忍痛割爱”

  此次入选的项目中多数属于年代较远的遗址,徐苹芳解释说,18名评委们并没有“厚古薄今”的意思,完全根据考古的价值来评判。但是由于2005年是中国考古的“丰收年”,参选的项目水平都相当高,因此评委们最终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希望社会关注文保

  在评选过程中,许多参评项目的代表都对记者表示,参加评选是否能最终入选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只是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

  考古专家张忠培表示,随着目前全国建设速度的加快,许多考古项目都是被迫“抢救”发掘出来的。因此,希望以评选的方式推动社会和政府关注文物古迹的保护,为国人留下更多的“遗产”。

  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

  1.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湖南洪江高庙遗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贵州威宁中水遗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河南鹤壁刘庄遗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鹤壁市文物工作队

  5.福建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

  6.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

  7.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8.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9.河南内黄杨庄汉代聚落遗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0.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作者:黄涛)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