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荥阳薛村遗址抢救性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4-14]
去年4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荥阳薛村遗址作了抢救性发掘。荥阳薛村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王村乡薛村村北,根据遗址所在地的主要小路和断崖土坎的分布,大致将遗址分为4个发掘区。2005年度的发掘主要在第Ⅱ、Ⅳ发掘区,也是后来确认的夏商时期聚落所在。
目前已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遗存的时间早晚和空间场景的变换可将遗址分为2个大的时期: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该遗址为一小型聚落;汉代以后沦变为墓地,一直延续到现代。
发现并清理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灰坑、窖穴、祭祀坑共413个、陶窑9座。其中包括埋有打碎牛头骨和陶鬲的祭祀坑、羊牲祭祀坑、牛牲祭祀坑、出土11件羊肩胛骨卜骨的窖穴以及人祭遗存等。
陶窑均为竖穴升焰窑。其中Y3为一座平面近圆形,带火门的竖穴升焰窑,窑室内有承箅墙兼分火墙,火门前面有保存基本完好带台阶的方形工作坑,坑底和台阶有坚硬的踩踏面。
发现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岗下层文化时期房址6座,均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其中F4、F5的居住面和墙壁下部经火烧烤,加工考究。以F4保存较好,最具代表性,其主体平面略呈长方形,东、北两壁各有2个烧灶。
发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水井13眼。初步观察水井中出土的遗物均为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未见到时代更早或者更晚的。这或许意味着在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遗址所在地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最起码是用水资源的变化。聚落的废弃也是在这一时期。
发现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墓葬5座,均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墓葬集中分布在10多平方米范围内,出土有豆、圆腹罐、深腹盆、鬲、簋、斝、深腹折肩盆等陶器。年代从二里头文化四期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据当地百姓介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时在现墓葬区挖出过铜爵、石刀、石戈。可以确认此处为遗址夏商时期聚落的墓葬区。
出土骨锥、骨簪、卜骨、各种石质生产工具、玉器等约500多件和大量的陶片。已复原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的陶容器200多件。基本器类有深腹罐、鼎、各种圆腹罐、鬲、捏口罐、豆、杯、爵、盉、斝、壶、刻槽盆、大口尊、深腹盆、簋、瓮、缸等。另外还发现比较少见的夹砂白陶缸残片。
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的聚落废弃后,到了汉代,这里开始沦变为墓葬区。截至目前,发现并清理汉以后墓葬210座,以汉、唐墓葬为主,兼有宋、金、明、清墓葬。
汉墓基本为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以东汉墓居多,目前尚未见有西汉早、中期墓葬。墓葬形制绝大部分为带长方形竖穴墓道的洞室墓,部分洞室还有砖券顶。还发现带长斜坡墓道和左右侧室的土洞砖券墓以及带斜坡墓道、天井和前后室附左右侧室的大型墓。汉墓大部分遭不同程度盗扰,但仍然残留丰富的信息,出土了不少价值很高的遗物。出土器物种类有铜器、玉器、料器、玻璃器、银器、铁器、釉陶、漆木器、陶器等600多件,铜钱约1800多枚。比较典型的有彩绘陶案、陶盘、耳杯、彩绘陶羊尊、烧彩云气纹模印纹釉陶樽、双层镂空釉陶熏、釉陶仓、模印青龙白虎纹灰陶灶、印纹硬陶罐、绵羊与天鹅复合造型的铜带钩、龙虎纹铜镜、日月昭明镜、龟纽铜印章、玉蝉形口、彩绘石质塞状器、带鞘铁刀、玻璃耳珰等。
汉代墓葬从墓葬形制、年代、分布位置等方面综合来看,其排列也似有一定的规律,是否家族墓地及其墓地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唐代墓葬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第Ⅱ发掘区的中西、中南部的10几个相邻的探方内,第Ⅳ发掘区的西南也有发现。从位置、排列和墓向看,很可能为一家族墓地。唐墓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极少量遭早期盗扰。小型墓葬形制基本为长方形竖穴墓道的洞室墓,南北向墓道在南墓室在北,洞室一般较矮,顶部较平,洞室略宽于墓道或者同宽。另外,还发现有比较大的砖券墓M141,整体形状近刀形,斜坡墓道,带1个天井2个过洞,墓室近方形,砖砌成圆角,顶残。
随葬品瓷器有水注、双系罐、碗、盏、粉盒等;俑类有彩绘沥金镇墓兽、彩绘沥金天王俑、彩绘武士俑、文吏俑、仕女俑、骑马俑、牵马俑及马、骆驼、牛拉车、米碓、磨、灶、猪、狗、鸡、跽拜俑、胡俑、卷发高鼻的外国人俑等;其他有木理纹绞胎釉陶枕、水晶块、围棋子、骨骰子、描眉用的墨块、蚌壳(盛放化妆品或润肤油脂)、三彩器、漆盒等。此外,ⅣM3出有珍贵的纪年墓志一合,方形,禄顶宝盖顶,青石质,志文记载墓主为“唐故河阳军马副使,试太常卿”宋华宋元茂,于元和景申年死去,庚子年润正月下葬。为唐墓断代提供了标准。
宋金墓葬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第Ⅱ发掘区的南部几个探方内。一般都为夫妇合葬墓。主要随葬有大量的北宋铜钱。部分墓葬出有“正隆元宝”,可知为金墓。另外随葬有少量的黑釉瓷碗、黑釉瓷双系罐、白地釉黑褐花瓷碗、深腹白瓷碗等。墓内一般有朱书镇墓瓦或镇墓石块。也有少量墓葬随葬铁犁铧或铁剪。
明代墓葬以M87、M124、M128等为代表。M87出有砖质朱书买地券1张,M124出有青花瓷碗1个,M128出有明早期青花瓷碗4个,都比较珍贵。
另发掘有少量的清代早期墓葬,可资为了解古代丧葬文化传承演变的标本。
初步工作表明,薛村遗址是黄河南岸邙山南麓的一处重要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到早商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发掘保护工作,对于研究夏代晚期到早商时期聚落的层级结构,薛村遗址聚落内部的结构、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点提供了宝贵资料,另外对进一步理解距此约20多公里的荥阳广武大师姑二里头文化城址的性质和地位,与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的关系,探讨夏、商文化的演变态势和更替,了解夏、商政治势力的兴衰等问题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遗址上分布的大量汉到清代的墓葬对于了解古代丧葬文化及其习俗,曲折地反映当时现实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探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实物资料。
(楚小龙 朱树奎 李胜利)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