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百虎图》全国之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4-14]
名家历时五年出新作50米《百虎图》全国之最
虎,千姿百态中国虎。九九八十一只,跃然“绢”上,达50平方米之巨。面积之大,为全国之最。有诗人、词人之笔,有书家、画家之墨,有篆刻高手之印,更有此画主人5年的心血和汗水!这就是书画家樊哲礼的《百虎图》。4月6日,当樊哲礼用他那并不粗壮的手臂抱出那卷成地下水管般粗的《百虎图》时,我们彻底被眼前这风生水起的工笔“山大王”给征服了。
说起樊哲礼,行内人应该并不陌生。他是湖南惟一专门画虎的画家、惟一专门写“爨宝子”的书法家。他于1948年9月出生在湖南澧县,自幼酷爱书画,7岁开始画画,中学辍学放过鸭养过蜂,在机务段打过铁,铁路小学教过书,又到了车站美工室,可谓人生坎坷。他完全靠自己对艺术的挚爱,锲而不舍,艰苦探索和追求,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与之熟悉的人都知道,樊哲礼画虎,画得多,但留下来的少,因为他对作品要求太苛刻,稍有一点不如意,便撕掉重来。他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就已经开始构思、策划并动手创作《百虎图》,但在画了十几只虎,将近七八米长的时候,认为不理想,而把它销毁了。他认为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潜心研究虎的结构,并多次去长沙、广州等地观察虎的动态和生活习性,细心揣摩摸索。不停地画草图,不停地构思,而这一构思就花了三四年时间。
2005年春节刚过,他就开始《百虎图》创作。樊哲礼激动地告诉我们:“这幅作品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去年整整一年时间,闭门谢客,专心创作,双眼画坏了,头发掉了一大把,到年末收笔,才松了一口气。今年,又用了一个月再度加工。至今为止,我自己都没有完整地看到过这幅画,因为实在太长了,没地方挂呀!”
湖南惟一画虎人,5年画成了什么样的虎?樊哲礼夫妇将《百虎图》抬将出来。由于家里场地有限,只好摆一截,看一截,卷一截。他俩静静地卷,我们静静地观赏:画幅长40米,包括前后序、跋共50米长,宽1米,绢本绘成。81只老虎,虎虎有生气。“九九归一,我喜欢这个数字。”樊哲礼说,“古人画虎多凶残状,我试图打破传统,将虎人性化,表现它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使它们威武中显沉着,野性中透温和。”但见一群虎或卧,或坐,或立;或嬉戏,或饮水,或休息,或亲热,或养育……作者独具匠心,最后一只虎则引颈长盼,凝视着远方,似乎是渴望回归大自然、渴望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主体完工后,省内文艺家争相一睹为快。作家李自由看了这幅画后,赞叹不已。画家谭智勇为《百虎图》作序曰:“匠心自运,致令百虎再啸人间;灵虎独运,原来山君也温柔!忽觉天地有清风吹面徐徐,又似人兽本无间暖怀融融。”书法家雷桂云、崔向君、葛炳芳为之写序、跋;篆刻家方若明、余越、吕大良等也纷纷为虎图治印,以壮其声威。诗人杨孟芳题诗一首赞曰:“……王者的风范,有一千年的爱,还有一千年的恋,中国虎,少了些霸气,多了些缠绵。”散文家、词人蔡世平在欣赏完《百虎图》后,“词”性大发,赋词一首赞曰:“梦入松林里。劈空来,雷轰电闪,群峰伏地。捏断猎天钢样树,棒指那厮喉鼻。光影动,一团红黑。力尽翻江腾海劲,息丝丝,崩塌悬崖毙。跪拜了,山君子。
又留战血驱孤鬼。走荒坡,蛇惊鼠窜,狼悲豹泣。纵是男儿筋骨好,也应常除锈迹。才不负,河山心意。多谢樊郎真肺腑,吐岩浆,磨老沧桑笔。舒一卷,风云气。”壮哉,《百虎图》!
来源:湖南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