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江苏发现项羽故里——下相城遗址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4-11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但下相城的具体方位在哪儿,因缺少实物印证而始终扑朔成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宿迁市文管办、宿迁市宿城区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江苏省宿迁市发现了下相城遗址。考古人员从去年8月起在宿迁开发区及其周边约6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了普探、密探以及试掘,探出两处基建工程范围内存在文化堆积,堆积以北高南低、北厚南薄的趋势分布,厚0.3-2米,埋藏深度平均在7米以下,7米以上多为黄河泛滥形成的淤积层。两处工程范围内均探出一部分城墙和壕沟遗迹,城墙为土筑,城墙顶部宽约10米,城墙走向基本为正方向。壕沟在城墙外约20米处,宽50米、最深处距地表11.3米。发掘过程中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陶片及板瓦、筒瓦残片,经鉴定,这些陶片及瓦片年代均在秦汉时期。

通过考古勘探及发掘,考古人员最终确定城址为长方形,南、北城墙长505米,东、西城墙长433米,城址面积218665平方米。城墙保存不是太好,西北角部分已基本被洪水冲垮。

主持考古的南京博物院专家林留根表示,与文献相印证,此处城址应是下相城遗址。此次钻探不仅确定了下相城的具体位置,更对下相城的大小、城墙结构等有了明确的认识。

据了解,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下相县也是楚霸王项羽的出生之地,历两汉、三国至北齐而废,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综合各种史料,下相县治所应在今宿迁市宿城镇古城村内(现宿迁市开发区)。然而由于历史上黄河频繁的夺泗入淮,特别是明清时期黄河泛滥次数较多,造成广大面积的黄泛淤积层,地面调查已不见任何与下相城有关的遗物与遗迹,下相城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信息来源: 新华网江苏 王力)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