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仲路将恢复600年前真容 展现完整明孝陵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4-05]
为了把一个完整的明孝陵尽早展现在世人面前,3日明孝陵翁仲路抢救性保护工程悄然启动。据悉,至今年“五一”黄金周前,明孝陵翁仲路景点将恢复600年前“真容”。
遗址清理破解棂星门之秘
据介绍,作为明孝陵重要组成部分,神道将在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得到复原。翁仲路是明孝陵神道的核心部分,现在它却是一条沥青路,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要求,今年5月1日前,翁仲路将恢复600年前的原有青石板路。
翁仲路施工时,原有柏树将原地不动。记者在现场看到,750米长的翁仲路已开始围挡。施工工作人员正在对石质棂星门进行遗址清理,以便确定600年前棂星门具体结构,回归翁仲路原始道路。
棂星门位于翁仲路这段神道的尽头,现在只剩6个柱础和8块抱鼓石。为具体摸清原有翁仲路的“真容”,中山陵园管理局开始着手对棂星门遗址进行清理,来确定翁仲路的宽幅。
从现场情况来看,棂星门其结构可能是三间开,即中间宽两边窄,古代的等级观念是非常严格的。从遗址留下的青石板来看,中间1.6米宽的青石路是供皇帝出入,旁边两个侧门是供大臣和随从通行的。这就意味着原有翁仲路是由三条道路组成。
在施工现场,记者从路面切面清楚地看到,翁仲路前后修补了2次,起初是青石路,后来是弹石路再后来变成了沥青路。
下马坊至大金门段着手规划
下马坊是明孝陵的起点,内有下马坊、神烈山碑、禁约碑等3组石刻,目前损坏严重,因此规划提出,拟将下马坊至大金门神道的中轴线全部退让出来,并对下马坊的3座石刻进行抢险加固、石刻修补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力求恢复历史的原貌。
记者了解到,下马坊-大金门之间的这段路1.1公里,目前具体走向已不明。近年来,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后认为,孝陵下马坊原先跨朝阳门,也就是现在的中山门外大道而建,入明孝陵是从东面向西。从下马坊向西的神道原是利用了朝阳门外大道的一段。而大金门外的神道是从大金门直接向南延伸到中山门外大道,再与下马坊向西的神道相连接。据悉,目前,下马坊-大金门之间的这段神道正在着手进行规划设计。
神道望柱传说可以治病
在神道上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神道望柱,位于翁仲路起点的望柱高高地矗立着。记者发现,粗大的望柱下部有许多凹坑,大小如人的拳头。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说,根据传说,神道望柱可以治病,而且是专门根治男性不育的。所以不少入纷纷来到中山陵在望柱上用手抠挖石粉,带回去作为药引,不过这只是传说而已。
据悉,为了修旧如旧,恢复世界文化遗产的本来面目,大金门至下马坊以及翁仲路至金水桥两段将采用青石板铺地,恢复600年前的明代风格,神道两侧还栽种苍松翠柏凸显古意。届时,2.65公里神道全线贯通,整个明孝陵景区将变得更加完整、真实。
(信息来源:新华网江苏)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