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谜团笼罩南京江宁六朝大墓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3-08]
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南京江宁上坊村一带的六朝早期大墓揭开冰山一角,露出了墓道和前室。由于主墓室还被埋在厚重的泥土中,人们一时难以窥见它的真实容貌。正因为墓中文物还没出土,让这个已经沉睡了1700多年的古墓蒙上了神秘色彩,据现场的考古专家介绍,每天都有好奇的市民骑自行车来看古墓。
好奇老汉爬上墓顶
据《现代快报》报道,大墓依山而建,面朝东南方,整个墓地看上去呈凸字形,长长的墓道,青砖垒砌的封门,1米多长的甬道后,便是像蒙古包一样的前室了。考古专家说,前室是墓主专门放陪葬品用的,1个多月前,前室的封顶石被推土机“抓”到,人们便发现了这个占地近百平米的大古墓。
记者赶到的时候,考古人员正在主墓室周围挑夯土,也许是当初墓主怕被盗,特意命人要把古墓周围的泥土夯得实一些。墓主的细心,让古墓的考古发掘进展缓慢,20多个工人忙了一天,还不能挖到1米深。
虽然主墓室还没露面,但市民对墓里面的文物已经充满了期待。四个赶去看好奇的老汉,趁考古人员不备跳进了古墓发掘区,其中的一位还沿着青砖径直爬上了前室顶,幸好考古人员眼尖,大叫“危险”,但老汉就是不动,继续往上爬,直到看到墓室里面的东西才满意地下来。下来后,老汉悄悄告诉身边人:“什么也没看到,就看到一摊水和泥巴。”考古人员说,封顶石去掉后,碰上下雨,所以墓室里面才会灌满了水。
四大谜团笼罩,期待破解
墓主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会不会是家族墓?墓葬内会不会有珍贵的文物出土?伴随考古的推进,人们想揭开谜底的心情越来越急切。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谜团一:在古墓50米开外,记者看到一个长、宽各1米多,高30多厘米左右的大青石,石头上四周都留有大耳孔,考古专家说,这是封顶石,是分担墓室的压力用的,1700多年前的工人们从四面起券后,最后留下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封顶石的位置。不过,这么大的封顶石,连南博的老专家罗宗真都没见过,由此可见墓主身份不一般。至于这个重达2吨左右的封顶石是如何上墓顶的呢?古人没有起重机,难道是靠人工抬上去的吗?
谜团二:据专家介绍,这个墓葬规格相当高,而且孙权建都建业到西晋灭亡前后只有几十年,这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江宁都是不折不扣的京畿重地,其间王侯将相、名士重臣荟萃于此,因此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王侯。墓主究竟是谁?考古专家说,伴随着墓志、买地券、木简等有字文物的出土,墓主的身份将被揭开。
谜团三:同时,六朝时期帝王都有族而葬的说法,当时南齐、萧梁两朝帝王的家族就葬在一起,受这个风俗的影响,这个六朝大墓周围,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家族墓呢?值得期待。
谜团四:古代墓葬前有石刻装饰,这是皇帝、贵族、官僚墓葬的制度之一,在南京及其附近的六朝石刻有31处。奇怪的是,这个规格很高、墓主身份高贵的古墓前,记者就是没找到石刻。这座古墓前究竟有无石刻装饰,连专家也说不清,有的专家说可能是被毁了,有的则认为,六朝早期的王侯墓前根本就没有石刻。两种说法,让人觉得玄乎。
六朝时期一些帝王三令五申,严禁厚葬,特别不准随葬金银。这让这座古墓内会不会有金银随葬品,充满疑问。不过,据专家推测,这座古墓内就算不能金银满堂,但到时候估计还是会有精美的砖画出现。早期,考古人员在南京油坊村大墓内就发现过“狮子图”,而西善桥的一大墓内更发现了国宝级文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至今传为美谈。
除了砖画,估计还将有很有特色的青瓷,瓷器在六朝时期是著名的手工业,而且这个时期的青瓷不论造型或釉色,都已经相当精美。不过,究竟这个古墓内埋葬了多少精美文物,都有待考古发掘最后证实才行。考古专家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盗墓洞,估计大墓内的随葬品没有被偷盗过。(胡玉梅)
【新闻链接】
30多六朝帝王葬于南京一带
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考古专家们就开始对南京的六朝帝王墓做调查了,一直到现在考古专家们还在调查中。到目前为止,南京周边调查到的六朝帝王墓有30多处,其中南京城区有10多处,江宁有9处。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罗宗真说,早期考古专家曾经推测陈武帝的墓就埋在江宁上坊村一带,而刘宋时期的皇帝墓也在南京。齐、梁两代的皇帝墓则葬在丹阳一带。
(信息来源:新华网江苏)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