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珐琅器艺术品价值空间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6-02-16


  近日,一件珐琅器以1100万元的价格在拍卖场上成交,继去年珐琅器最高以2090.3万元天价成交的热潮,继续大出风头。有行家表示,珐琅器开始出现"纪录性"成交价格,代表这种相比其他艺术作品来说年轻得多的艺术品投资潜力不可低估。

  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是将经过粉碎、混合、研磨之后的珐琅粉或珐琅浆,涂施或者是填施于金属(主要是铜,亦兼或金、银)胎的表面,然后经过多次焙烧,以及镀金和磨光等加工制作过程之后,而完成的一种复合性工艺制品,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珐琅器为舶来工艺品,公元12世纪时传入中国,按工艺分为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及锤胎珐琅5种,画珐琅器按其质地又分为铜胎、银胎、料胎与瓷胎。

  据雅昌艺术网整理的数据,目前珐琅器在拍卖会上的总成交金额达到17233.4189万元,成交比率为48%。按目前的记录,历史上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是去年5月成交的清康熙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价格高达2090.32万元。排名第二的就是近日成交的该件清代御制铜胎鎏金掐丝珐琅嵌宝石熏炉。

  目前流通的珐琅器基本上都是清朝年间制作的,主要是因为康熙五十年(1716年)以后,广州和欧洲珐琅器制作匠师先后进入清宫内廷供职,参与指导并烧制珐琅器,从此,清代珐琅器的生产走上了成熟、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之后,到雍正年代,珐琅器继承并发展了康熙晚期薄、平、光、艳、雅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

  不过,由于金属胎珐琅器的制作用材昂贵,工艺复杂,难度大,明清时期珐琅器一直为皇家垄断生产,产品也大多供皇宫中使用,民间涉足不多。因此也有行家认为,现今市场上出现的许多清代晚期及民国时期的珐琅制品,胎壁轻薄,颜色飘浮,缺少艺术观赏性,与早期金属珐琅器那种胎壁厚重、器型规整、色泽浓郁沉着的风格无法比拟。但是,观察历史拍卖排行榜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珐琅器都制于清朝康熙或乾隆年间。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