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陈逸飞”成为2005年拍场最大商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12-24


上周五,杭州某小型拍卖行爆出惊人消息,陈逸飞的一幅油画作品《布达拉宫》拍出了825万元天价,再次刷新其个人作品的拍卖成交纪录。今年陈逸飞突然去世后,他的油画价格在拍场上一路飙升,“陈逸飞”成为2005年艺术品拍卖热点之一,而从“陈逸飞现象”折射出的,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真实状态。

  现象一:拍卖市场求名求利

  今年4月10日,陈逸飞突然撒手人寰,他的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是“跌”还是“升”,其“变数”一时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5月14日,中国嘉德推出的陈逸飞油画《阳光的日子》以440万元的成交价,一举打破了由其名作《罂粟花》于去年在香港以368万元港币创下的纪录;6月,陈逸飞的《大提琴少女》在上海崇源以550万元成交;11月,油画《上海旧梦》在北京保利以506万元成交;12月初,油画《晨曦中的水乡》在上海保利以671万元成交;仅隔一周,油画《布达拉宫》在浙江中财以825万元成交。一次又一次的天价出现,使得当初对陈逸飞作品价格“变数”的困惑全面瓦解。
此前,曾有专家指出,随着他的去世,他的油画将失去名人效应来护航,成绩将难以突破。但事实上,艺术品市场上的“操盘手”恰恰是运用了陈逸飞的名人效应在其生后进行“炒作”,哪怕那些并非精品力作,只要出自陈逸飞之手,动辄就是上百万,而与其同时代的画家的精品力作,也只不过几十万元。专家指出,现在买家看重的并不是“陈逸飞油画的价值”,而是“‘陈逸飞’的价值”。换句话说,那些买家投资的并不是“油画”,而是“概念”,“陈逸飞”三个字比他的画更值钱,他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像吴冠中、朱德群那样的画家,而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人。

  对于陈逸飞作品价格在其过世后不断攀升的现象,业内专家表示,他的突然去世起到一定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陈逸飞作品价值的飙升让很多人看不懂,专家认为,艺术家的逝世会使其作品的价值有所上升,但像陈逸飞作品这样如此飙升还是少见的,事实上,画家的辞世对其作品的行情的确会产生影响,但却并不是一律往上攀升,例如,海上名家朱屺瞻去世后,他的国画市场价反而下降了。

  现象二:大小拍卖行押宝“逸飞”

  2005年的中国各类艺术品拍卖,无论大小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逸飞不成席。”各家拍卖行纷纷号称自己拥有陈逸飞作品,除了陈逸飞的油画,他的国画、水彩、瓷版画、素描等均被一网打尽,并作为拍卖宣传亮点,甚至以有没有陈逸飞作品来衡量、证明拍卖行的实力。例如陈逸飞作品的825万元拍卖天价,诞生于一个仅容300余人参加的小型拍卖会上。这场拍卖会由浙江中财拍卖有限公司主办,共筹集到油画120余幅,其中绝大多数拍品以起拍价成交,成交价均在10万元以下。显然,这场拍卖会将宝押在了陈逸飞的油画《布达拉宫》上。由一幅作品挑起整个拍卖会的大梁,这在国内外拍卖会上并不多见。主办方曾向媒体坦陈,浙江的油画拍卖目前仍不算景气,此次拍卖会上,买家来“捧场”实际上就是冲着他们推出的两幅陈逸飞作品——《布达拉宫》和《水乡回望》而来。
然而,艺术品市场上真有那么多陈逸飞作品可供拍卖吗?陈逸飞长子陈凛对此表示了困惑:“家人手中基本上没有存量,一张成品也没有,只有半成品,大部分作品都在英国的代理画廊。”陈凛坦言,“我知道有人在进行炒作,我不支持这种做法,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在陈凛眼里,陈逸飞最优秀的作品是其早年的音乐题材人物画,其过世后曾创造新纪录的《大提琴少女》是“最好的作品之一”,这个系列也是陈凛目前最想收藏的对象,但他认为价格起码在其一半以下。

  现象三:画家、投资者唯“陈”是图

  随着陈逸飞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风头正健,“陈逸飞绘画”也成为各类画师纷纷模仿的重要对象。据一位仿陈逸飞油画已有25年之久的画师透露,仿制陈逸飞的画非常好卖,平均半个月就可销售出二三幅。一张80厘米×100厘米的仿《浔阳遗韵》可以卖到2000元左右,而一般的60厘×90厘米的画也可卖到1000元左右,而有些画的价格通常根据画中人物的多少而定。

  这些画仅仅用作家庭装饰,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用来投资却是没有多少价值。据说,目前出现在拍场上的陈逸飞作品中也存在赝品,基本上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人物头像油画为主,而近年来其创作的大幅油画的赝品出现在拍场上的可能性却很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拍卖会上,一些与陈逸飞绘画风格类似的新作频频出现。在一些拍卖预展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水乡系列的油画,这些油画初看和陈逸飞作品非常相象,仔细一瞧,才发现是出自某位不知名的画家之笔,而且一些买家对这些作品也非常关注。

  有专家指出,拍场上的热点往往会误导人们对于艺术价值的认识。一些年轻画家在看到陈逸飞画作热卖的情况下,开始模仿其风格,目前在画廊和拍场上出现的这类作品,往往就是这些画家的作品,但是一味模仿,对年轻画家的艺术创作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那些初进艺术投资门槛的收藏者,因为陈逸飞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一路飙升,也一味跟风,别人买陈逸飞的作品,他们也不惜血本买一张算一张,这也是一种极为不理性的投资。

  当“投资”成为了“投机”,面对如此高价成交的作品,那么下一个操盘者又将如何运作呢?

(信息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