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高价时代"的市场标志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12-12]
在始自2003年的这一波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大升浪里,吴冠中是市场中的标志,也是价格整体抬升最高,单价涨幅最大的在世画家。
根据截止到本月的拍卖市场的记录,吴冠中作品的上拍总量已经达到了848件,成交总量达到了576件,成交比率为67.92%,总成交金额更达到了62892.14万元。从单价而论,173件作品在拍卖市场创出了百万级以上的成交记录,17件作品拍出了500万以上的成交记录,2件作品的拍卖成交记录已经超过1000万元的关口。北京保利2005秋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鹦鹉天堂图》以3025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出了历史新高。而在稍早的春拍期间,北京荣宝也以18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了吴冠中的精品《黄土高原》。
即便是市场资深人士都对吴冠中作品价格的飞涨惊诧不已,谓之为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吴冠中现象”。但通过近观吴冠中作品的价格生成,我们不难对其发展轨迹可以做出如下的归纳。
吴冠中作品进入艺术市场相对较早,时间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凭借与众不同而个性张扬的艺术面貌,受到海外收藏群体、艺术经纪群体的极大关注。1984年左右吴冠中的艺术作品开始走向国际舞台,1987年至1988年,是吴冠中作品价格发生重大转折的重要时期。在这两年内,吴冠中的艺术在全亚洲的范围内确立起了崇高的艺术地位,这期间举办的各种重大艺术活动,也引起了亚洲艺术市场的极大震动,而1987年9月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吴冠中回顾展”作品在开幕40分钟内全部售完,更说明了吴冠中作品已经凝聚起了旺盛的买气。
以1989年彩墨作品《高昌遗址图》在香港苏富比以187万港币拍出为标志,吴冠中的作品形成了第一波的价格升浪。翌年3月,油画《巴黎蒙马特》在佳士得拍卖中以104万元港币拍出,则进一步夯实了价格上涨的基础。1992年吴冠中成功登陆世界顶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以此为基点激发起了其作品市场价格的第二波升浪。事实上,2004年开始吴冠中的市场价格已经形成了第三波升浪,这是由国内机构性投资与海外著名收藏群体联动而所主导的上涨行情。虽然投资风险日趋增大,但吴冠中作品的上涨空间犹存,国际市场支撑力犹在,而吴冠中小幅作品极高的投资收益率也在进一步化解投资的整体性风险。
“吴冠中的周围”相关艺术家的行情分析
林风眠
林风眠是吴冠中早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就读时的业师,也是吴冠中推崇备至的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林风眠的艺术作品进入市场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市场力量的多方角逐下林风眠艺术作品的价格出现了第一波的上涨行情。90年代后期出现第二波上涨行情的形成,目前,林风眠作品的价格处于第三波上涨行情之中。今年上半年是林风眠作品价格急速冲高的时期,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阶段性的高点。2005年秋季,林风眠油画作品的价格有所回落,目前的价格回落是对前期价格巨额涨幅的一种盘整,但不会形成破位而下的形态。
朱德群
朱德群与吴冠中同校学习,1955年赴法国巴黎定居并成为著名的旅法艺术家。朱德群进入市场的时间稍晚于赵无极,因此20世纪80年代的油画价格比赵无极要低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有不少藏家认为他和赵无极的艺术水准差异不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故而开始收纳其作品,由此也吸引了不少经纪人和画廊对其进行大规模的运作。2000年后,朱德群的油画价格开始一路飞涨,其中在我国台湾、香港以及大陆地区涨幅最大。朱德群作品的价格成长具有海内外联动的特征,目前市场对其价格走势一致看好。
苏天赐
苏天赐是林风眠晚期最重要的学生之一,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油画家之一。苏天赐作品在市场上一直不是特别热门,原因是市场流动率少,多数人还没有充分了解画家真实的艺术价值。因此市场行情一直没有启动。进入2005年,苏天赐的画价开始上涨,在拍卖市场中的成交率高达100%,这表明苏天赐的作品已经受到买家的普遍追捧。加之近期收藏家们对林风眠、吴冠中的热衷不减,因此苏天赐的作品具备成为热点的可能性。
王怀庆
早年的王怀庆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即受到了吴冠中的影响,并沿着吴冠中的道路,努力拓展中国油画当代性的新途。其代表性的作品介于传统、现代之间,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貌。王怀庆的作品很早就进入到一级市场画廊,20世纪90年代即有海外画廊开始经营推广他的作品。之后,一些亚洲地区的画廊也开始全面代理其作品。90年代末以来,他的作品价格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高位。2004年开始王怀庆的作品价格上升明显,形成了新一波的价格行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