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名画”满天飞 赝品成书画市场最大的风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12-02

  
在南京的几家星级酒店里,连续有多场大型书画展览和竞拍活动,记者随省国画院的几位著名画家和鉴定家到现场看画,所到之处,为泛滥的赝品和市场的混乱所震惊。

  一家星级酒店的大会议室临时改成展品陈列室,进门最显眼处,是南京人较认可的“钱亚宋魏”等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的作品,看画的这群人中,有他们的学生和亲属,看了以后连连摇头,里面只有一张钱松喦的画“有点像”,别的连我这种水平的都一眼看出是假的。著名国画大师王季千的一本大册页,起拍标价3000元,“明显是仿制品,笔法十分笨拙粗糙,如果是真的,价格应在20万以上。”往里走,桌上、地上、墙上挂的,全是“名家字画”,名家精品书画拍卖就像农贸市场的地摊,许多都是无底价,你“看着给”。出门后,一位鉴定家说,里面的真迹不到10%,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不到2%。

  连续看完几场,原傅抱石纪念馆馆长、著名画家徐善对记者说,中国画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乱市”中,有人掘金成功,有人被假画所累所害。北京、上海和广州已出现多起老板出资数百万买古画和名家字画,最后倾家荡产的情况。他就接待过一个从上海来的老板,耗资数百万之巨,买了五张“傅抱石画”送来请他鉴定,被一一毙掉,老板傻了眼。



  艺术品是吃饱饭以后的事,是闲人闲钱和眼力的投资。近年来书画市场的飙升,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市场的价格长期被低估而出现的恢复性上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一幅画的标价是70—80元;齐白石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左右,老舍曾为了资助齐白石而花5元钱买了他的一个扇面;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徐悲鸿的《松鹰图》60年代售价仅为300元。这些享有国际声誉的大师,今天其作品价格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以南京的钱亚宋魏而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名家作品也就一两千一尺,而如今动辄数万一尺。徐善以傅抱石为例说,一个画家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正常传世量也就两三千张左右,艺术品的稀缺性决定了它们的价值。但是,这一轮的暴涨过程中,暴利的驱使和市场逐利性的双重作用,使拍卖市场假画越来越多,以至泛滥成灾。前几年,喻继高曾带着南京一批画家愤然到拍卖现场集体打假,但时间一过故态复萌。“画家总不能整天忙打假,累死你也打不完的假。”省美协副主席朱葵作为上一届的省人大代表,曾在议案中就南京几处假画集散地“一一点名”。

  曾长期研究傅抱石并开创傅派画法新风的徐善,其作品多次被境内外的画商巧取后,作伪成傅抱石的作品,拍出数百万的价格。他愤怒投书媒体公开此事,但市场不为所动,击鼓传花的游戏继续玩下去。画商还上门和他谈,“你捅破了不是傻吗?你发财是很容易的事,只要画不落款,成交后二一添作五。”徐善说,在这个市场上,能坚守底线和良心的人越来越少。明明是一张假画,找个鉴定师,只要出足钱,他照样给你题“某某”。当然,也有无良鉴定师,把真的说成假的。南京就发生过一件事,有人把一幅民国年间一位大家的真迹送给一鉴定师看,他震惊之余不露声色,说是假的,没有什么投资价值,收藏者也不懂,过了几天,三文不值二文卖给了鉴定师安排的一个“下线”,这鉴定师和下线很赚一票。而更有财大气粗的画商,能用重金搞定国家级专家,甚至能搞到专家委员会的名额,摇身一变,自己就成了国家级专家,掌控了话语权,“死的也说成活的,假的也说成真的。”前不久惊爆的一批石鲁假画大案,就有多个国家级鉴定专家收了画商的钱滥出鉴定意见。

  这些年,投资品市场出现过太多的热炒,从股票到地产到邮币卡,每一轮热炒都套牢一大批投资者。抛开市场本身的波动和周期性风险不说,赝品的风险是书画市场最大的风险。当一场拍卖会出现八九成“无底价”的假画,当假话充斥其间,当媒体推波助澜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个市场严重的失范和混乱,这里只是冒险家的乐园,而不是一个成熟的投资市场。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