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陶瓷刻字笔助书法存万年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5-11-30

 

你见过能在玻璃上写书法的笔吗?11月25日,新疆阿克苏市一位退休教师在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同时,又用自己发明的“刻字笔”在乌鲁木齐市美术馆举行了一次刻字书法展。

记者在这家美术馆“自带墨民族笔、自带墨毛笔”创作书法作品展看到,一块块在玻璃上刻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挂满了美术馆四壁。

今年63岁的退休教师马如时自幼酷爱书法,近十年专攻硬笔草书,硬笔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奖,是阿克苏地区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马如时说,全世界有40亿人用拉丁文做文字记录符号,一百多年前都用羽管、木片当笔使用,我国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书写本民族文字时用的多是木片笔,书写出的文字横粗竖细,非常漂亮。殊途同归,我国汉族人发明的毛笔写出的毛笔字也有粗细变化,有一种变化的美。而作为重大发明载入史册的钢笔、圆珠笔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使文字的书写失去了这种美。另外,马如时觉得用毛笔写字也有一个缺点:书写刚开始时墨多,后来逐渐变少,要不断蘸墨,非常麻烦。经过十余年努力,马如时老人终于发明了自带墨民族笔、自带墨毛笔。

自带墨毛笔的笔杆顶部有一个墨壶,在笔杆里暗藏有一套供墨的控制系统。用这种毛笔写字,再也不用蘸墨,书写时根据需要,墨可多可少,随心所欲。随后马如时老人又对钢笔产品进行创新,发明了自带墨民族笔。这种笔与普通钢笔的不同之处是笔头,它的笔头由四个规格为0.5厘米、1厘米、1.5厘米和2厘米的竖扁的笔头组成,一支笔任意组合可写出粗细不同的十几种笔画。自带墨民族笔不但能当普通钢笔使用,还能让少数民族文字再次拥有返璞归真的美,更为我国的硬笔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2002年,马如时老人的自带墨毛笔获得了国家专利,而自带墨民族笔也于今年10月拿上了专利证书。

对于这两项专利殊荣,在黑白书法世界笔耕不辍的马如时老人并没有满足,又开始了刻字笔的发明。在20年的硬笔草书书法研习中,马如时老人发现了一个问题:书法真迹长期保存是一大难题。在历史上,为保存历代书法大家真迹,历代皇帝绞尽脑汁,要么碑刻,要么制版刻印,但印刷体最多只能保存500年,而碑刻体积、重量太大,也不是一种最好的保存办法。经过研究,马如时老人又发明了刻字笔,他现在可把字写在钢化玻璃上、陶瓷上、石板上等,只要这些物体不碎不坏,作品能保存上万年。另外,这种笔写出来的作品把毛笔书法、硬笔书法、刻字艺术融为一体,既有硬笔书法特征,又有毛笔书法韵味,可以让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一样登上大雅之堂。

马如时说,目前,他已向国家专利局为自己发明的刻字笔申请专利。

新疆都市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